欢迎访问恩施侠客行旅行社官网!

来凤景点

来凤舍米湖摆手堂

频道:来凤景点 日期: 浏览:150

舍米湖摆手堂简介

舍米湖摆手堂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堂,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摆手堂之一,是恩施旅游景点中既沿袭历史又传承文化的景区之一,位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乡土家山寨,始建于清顺治八年(1651年),为渝东、湘西、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发祥地,因而被誉为“摆手之乡”、“神州第—摆手堂”。

历史沿革
 

来凤舍米湖摆手堂

舍米湖摆手堂,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乡土家山寨的舍米湖摆手堂,始建于清顺治八年(1651年),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堂。摆手堂是土家族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的集会场所。来凤县现存摆手堂3处,最大最完整的是舍米湖摆手堂。

来凤舍米湖村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的群山中,全村170户600多人都是土家族人,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姓彭。据衬里老人讲,他们都是唐朝末年迁居此地的彭姓先祖彭相龙的后代。村里人世代事农,民风淳朴,不沾赌、不沾毒,唯好摆手舞。

据堂前石碑文字介绍,该堂曾于清同治二年进行过第二次修复,仅此依据,该堂也称得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摆手堂之一了。上千年的古寨,几百年的古堂,为渝东、湘西、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发祥地,因而被誉为“摆手之乡”、“神州第—摆手堂”。

近几年来,来凤县大打土家民俗旅游牌,启动了舍米湖民俗村的建设,目前已完成摆手堂的修复以及通往摆手堂下近千米石板道的铺设,通往舍米湖的公路黑色化及寨门建设项目也正在进行;一支专业摆手舞队伍正由此堂走出,活跃在鄂、湘、渝三省边区。


建筑格局
 

来凤舍米湖摆手堂

舍米湖摆手堂,位于村南的山坡上,占地500余平方米,呈长方形,周围圈以院墙,系用山石砌筑。大门位于院墙前方正中,略呈牌坊状,两立柱和横楣皆为长柱形条石,在立柱与横楣接榫处,左右各镶半月形石牙一块,大门与神堂之间是一条石铺甬道,位于院落的中线上,道旁夹植高大古柏五株,既增添幽静气氛,又便于跳摆手舞悬挂红灯。神堂的墙壁也是石块砌成,上覆“人”字披的黑瓦,无雕梁画栋和斗檐飞拱,显得简单厚重,朴实无华,与一般佛寺道观全然不同。有神堂三间,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、向老官人和田好汉塑像。

有古碑系清道光二十七年和同治二年维修摆手堂时所立。


相关文化

每年新春佳节,舍米湖寨内热闹非凡,人们披红戴绿,男女老少齐到摆手堂,场内松树上张灯结彩,群众围绕松树跳舞,鸣锣击鼓,通宵达旦。清咸丰年间陈秉钧在《题土王词》一诗中形容:“五代兵残铜柱冷,百蛮风古洞民多,而今野庙年年赛,里巷犹传摆子歌。”同治年间彭施锋著诗云:“福石(百福司)城中锦作窝,土王宫畔水生波,红灯万点人千迭,一片缠绵摆子歌”,更证明摆手歌舞在该地相当盛行。

关键词: